营收翻番、现金流转正, 云天励飞在“推理芯片+场景落地”中走出确定性
作者 | 江宇
在AI行业“增收不增利”的阶段,有家国内厂商正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曲线。
智东西11月2日报道,10月30日,云天励飞正式发布2025年三季报,1-9月实现营收9.51亿元,同比增长97%;第三季度单季营收3.05亿元,同比增长57.6%;经营性现金流连续两季转正,前三季度累计达1.95亿元。
在营收和现金流回正的背后,是云天励飞围绕推理芯片搭建的一条产业化路径。
它不只是“造芯”,而是把芯片、模型和终端产品放在一起推进,让推理芯片真正跑在企业级场景中,同时也覆盖政务系统等需求。
一、营收翻番、现金流翻红,推理芯片迈入“自我造血”阶段
相比盈利拐点,云天励飞的经营性现金流转正更具信号意义。
今年二季度起,云天励飞经营性现金流首次转正,三季度继续上行至1.55亿元,累计达到1.95亿元。收入结构也更加合理,根据半年报,其企业级与消费级场景业务收入分别为2.69亿元和2.98亿元,各占比超四成。
从多个侧面来看,其“造血”能力进一步增强。
首先,收入几乎翻番,带动现金流由负转正,反映其“赚钱效率”出现实质改善。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为9.51亿元,同比增长96.85%;毛利率约为28.86%,同比提升约13.89个百分点。
其次,ToB和ToC业务结构相对均衡,既跑通了商业循环,应对市场波动、抗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ToB方向,云天励飞已交付多个异构智算集群项目,覆盖政务、交通、机器人等场景。而ToC方面,AI原生教育产品“噜咔博士”拍学机搭载云天励飞自研的IFMind大模型,累计出货量已超过10万台,成为真正落地消费场景的国产AI终端。
此外,国家“十五五”规划和多项AI政策已将算力和芯片提升至战略高度,不仅明确了推理芯片的产业位置,对应领域的企业也迎来了进一步快速发展的良机。
从市场端来看,AI推理已从数据中心延伸至边缘端与各类行业场景,带动了对高性价比、自主可控推理芯片的持续需求增长。在AI生态中,算力是底座,而“推理芯片”则是连接模型能力与实际落地的关键枢纽,云天励飞的市场价值正在进一步显现。
二、从算力积木到算法下沉,推理芯片的落地路径不一样了
随着大模型落地带来推理成本的快速下降,AI推理正逐步从“云上”延伸至边缘和端侧。云天励飞正押中了这一趋势,推出了从云端到边缘、端侧的多条推理芯片产品线。
一方面,云天励飞自研的DeepEdge系列推理芯片采用模块化“算力积木”架构,将多个标准计算单元像乐高一样拼接封装,既能构建不同算力级别的芯片,也支持横向扩展成多芯片系统。
当前DeepEdge芯片支持从8T到128T的灵活算力配置,兼容Transformer结构,在提升推理效率的同时,有效压缩显存使用。
另一方面,云天励飞提出“算法芯片化”路径,即将算法优化经验直接下沉至芯片架构中,从芯片底层就为特定模型做结构适配。这种“算法定义硬件”的方式有助于大幅提升端到端的部署速度和运行效率。
目前,云天励飞芯片体系已覆盖“端—边—云”全场景,包含三大产品线:
1、DeepEye系列:主打轻量级边缘端场景,适用于摄像头、家居设备等,对功耗与部署复杂度要求较低;
2、DeepEdge系列:面向中高负载的边缘推理,如服务机器人、车路协同、政务场景等,支持大模型兼容与灵活算力配置;
3、Nova系列:为下一代NPU架构产品,支持MoE与Transformer模型,采用Chiplet与存算一体设计,目标性能覆盖千亿参数级别大模型,推理延迟小于10ms,能效比达3Tops/W,服务于云端训练与推理任务。
此外,DeepEdge10芯片已完成国产鸿蒙系统的适配,可在信创桌面系统与原生应用中运行。
据悉,云天励飞还在开发面向边缘大模型场景的DeepVerse与DeepXBot系列芯片,并计划在Nova系列中引入下一代GPNPU架构,预计于明年推出。
三、推理芯片不再是硬件孤岛,产品、生态、平台开始合流
从半年报及近期披露来看,云天励飞的芯片已不再是孤立存在的硬件单元,而是连接上下游的一体化平台。
其大模型平台IFMind(天书)具备视觉、文本等多模态处理能力,可用于图文问答、图像识别、文字生成等任务。
目前,IFMind在华南某市政务外网完成部署,支持运行DeepSeek-R1全尺寸模型,实现秒级完成公文写作、文字校对等任务。作为“训推一体机”,该平台也已适配自研DeepEdge10芯片。
在工具链层面,云天励飞构建了完整的“算法—指令集—芯片架构—开发工具链”体系(IFIC平台),搭配DeepEdge芯片支持Pytorch、ONNX、TensorFlow等主流模型格式,并支持百余种CV模型推理部署。
在终端侧,AI原生教育产品“噜咔博士拍学机”搭载IFMind模型,融合多模态识别与互动能力,支持拍照识别、科普讲解、语音交互等功能。同时,云天励飞还在智能可穿戴设备与智慧教育场景持续拓展。
在科研和高可靠计算场景,其自研DeepEdge10芯片已支撑深空探测实验室开展自主可控星载计算工作,同时DeepEdge10Max承担的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也已通过正式验收。
与此同时,有消息称,云天励飞正与金蝶集团合作,共同打造“AI算力+软件生态”联合平台,探索中国版“Oracle×Nvidia”的平台雏形,探索产业协同方向的可能。
随着芯片、模型、生态间的融合加深,其产业价值也随之重新定义。
四、上游主脑+下游触点,“母研发子落地”释放活力
在组织层面,云天励飞正呈现出更强的集团化运营特征。
母公司云天励飞专注AI芯片平台与算力基础设施,子公司则深入消费级智能终端、教育电子、AI可穿戴设备等细分市场。
其全资子公司“噜咔博士”专注于AI儿童产品,除已推出的“AI拍学机”外,还计划在今年第三季度推出一款具备情绪识别、语音对话和长期记忆能力的养成型AI宠物。
此外,云天励飞控股子公司岍丞技术正在布局智能耳机与智能手表模组业务,已与多个品牌客户建立合作。依托母公司在芯片与大模型方面的技术能力,岍丞技术已实现端云协同推理,为智能终端提供语音助手、运动识别、健康监测等多种AI功能。
同时,云天励飞也正与合作伙伴推进AI眼镜相关产品的联合开发。
这种结构,让其在维持核心研发能力的同时,也具备更强的市场穿透力与产品落地能力。
结语:从增长到落地,AI推理芯片进入“验证时刻”
在AI芯片行业进入“落地验证”窗口期时,云天励飞通过稳步增长的营收、改善的现金流和多点突破的场景应用,释放出一系列积极信号。
事实证明,云天励飞已跑出了一条国产AI推理芯片的实战路线。
这不仅是一家芯片公司的“捷报”,也是中国AI推理产业从研发走向产业化的一个里程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