铂智3x、日产N7之后, EO弈欧能否再造合资爆款?
2016年,北京街头每10辆车里就有1辆北京现代;2025年,却鲜少有人知道北京现代全新纯电动SUV——EO弈欧快要上市了。
这款车型作为北京现代基于现代E-GMP纯电平台打造的首款车型,预售价格区间为13-15万元,被定位为“15万内品质最好的纯电SUV”的车型,肩负着重塑北京现代新能源品牌形象的重任。
但现在这款车的传播力度和声量,似乎都无法与它的重要性相匹配。
2016年,北京现代以114万辆的年销量创下合资品牌的巅峰成绩,“现代速度”让同行咋舌。但是好景不长,整个韩系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急转直下。
国产新能源崛起之后,不仅改变了消费需求,也加快了中国汽车市场格局的重构。当前,中国本土车企的市场热度明显盖过合资车企一筹,而在合资车当中,韩系车在中国市场的号召力和存在感明显又更弱一些。
2024年北京现代的年销量已经跌到了15.4万辆,大约只相当于一款国产热门车型的年销量。2025年1-9月北京现代累计销量8.7万辆,销量下滑的势头还没有止住。
而这样的销量,还是主要依靠伊兰特、索纳塔这些燃油车支撑起来的。
在电动化方面,北京现代先后砍掉了昂希诺纯电版、菲斯塔纯电版、伊兰特纯电版、领动插混版、索纳塔插混版等电动化产品。
2022年北京现代发布“2025向新计划”,宣布2023年将推出专属纯电车型,并且未来3年将投放4-5款纯电车型。但首款纯电车型EO弈欧直到2025年才姗姗推出。北京现代电动化的推进速度不可谓不慢。
就算是慢工出细活,但EO弈欧这款车能否担起重任,仍然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除了品牌力之外,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产品定位和推出的时间。
从产品力角度看,EO弈欧无论是三电性能还是座舱配置,从账面参数上都已经跟上了主流市场的水平。比如它的纯电续航也达到了500-700km。智能化配置也用上了诸如27英寸4K双联屏、高通骁龙8295芯片这些不乏亮点的配置。
但2750mm的轴距,4615mm*1875mm*1675mm的车身尺寸,还保持着传统车企对紧凑级车型的理解。在国产新能源车流行尺寸越级,越做越大的今天,这个尺寸并不具备优势。
北京现代强调EO弈欧是以“30万级标准打造15万级产品”。这个定位让人梦回当年,在德系日系合资品牌当道的时候,韩系合资车从来不是以性能和品质,而是以性价比抢市场的。
而换到今天,如果真以30万元级别的标准来看,除了车身尺寸和品质外,更重要的一个标准是辅助驾驶。但EO弈欧的辅助驾驶采用的既非大热的华为方案,也不是合资品牌多用的Momenta方案,而是采用了毫末智行的HPilot 3.0系统。
且不说这套系统体验如何还未知,估计还得花大力气教育用户接受这套方案。
如果EO弈欧能早两年,在2023年左右推出,倒不失为一款极具竞争力的车型。但今年我们看到不仅是国产新能源车,就连合资品牌都非常卷,把15万元这个级别产品的标准拉得很高,而且是各有特色。
相对比较成功的,例如丰田的铂智3X,同样的紧凑级SUV,15万级别就用上了激光雷达和英伟达Orin X芯片;日产N7和天籁同级别,却把价格打到15万以下,AI座椅还在舒适性上玩出了花来。
相形之下,EO弈欧的“30万级标准打造15万级产品”就显得有些空洞,缺乏真正让人记住的亮点。
不过,EO弈欧也并非完全没有机会。这取决于北京现代有没有破釜沉舟的决心。
或在营销传播上,让用户重新认识北京现代以及EO弈欧;或是在最终价格上放手一搏,在车型版本、配置划分上不要走传统车企的老路。这些,其他合资品牌都已经有了成功和失败的案例。
如何在利润与市场占有率之间找到平衡点,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如何选择,将决定弈欧乃至北京现代整个品牌的未来走向。(文/优视汽车 老炮 )
